3月20日清晨,監利市黃歇口鎮大興村農戶萬江勇找到精華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,把自家15畝地“托管”給對方打理。去年,他在合作社幫助下種植再生稻,15畝地打了2萬斤糧食,增收1萬余元。
2021年,監利市糧食播種面積257.34萬畝,糧食總產量127.85萬噸,位居全省縣市區第一??梢哉f,湖北每生產100碗飯,約5碗來自監利。
手中有糧,心中不慌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,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,而且要裝自己的糧食。今年3月6日,習近平再次強調,糧食安全是“國之大者”。悠悠萬事,吃飯為大。
監利是“全國水稻第一縣”,連續多年獲得“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”稱號。作為產糧大市,監利市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,充分發揮糧食主產區優勢,著力穩面積、擴產能、提質效。
農田就是農田。監利市守牢耕地紅線,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,扎實開展耕地“非農化”“非糧化”專項整治行動,每年整合項目資金10億元左右,用于支持農業發展,端牢糧食“金飯碗”。2018至2021年,該市對稻谷實際種植者補貼面積逐年增長,分別為207.8萬畝、208.2萬畝、214.8萬畝、218.8萬畝。
“蝦稻共舞”按下綠色富農“快進鍵”,“監利大米”和“監利龍蝦”品牌紅遍大江南北,更極大提高了農民種糧、養殖積極性。2017至2021年,監利蝦稻面積從27.5萬畝發展到108萬畝,面積增長近4倍。為避免出現重蝦輕稻、擠占糧食生產面積情況,該市重點加強對“蝦稻共作”農田監管,引導農戶種滿種足每一分田,確保水稻畝產達到500公斤。
春分時節,走進黃歇口鎮興華農機專業合作社現代智慧農業無人農場,育秧大棚精確控制秧苗生長環境,收割機、烘干機、無人機等各式農機一應俱全。合作社理事長畢利霞說,作為“全國農機示范社”,該社水稻生產實現從育秧插秧到稻谷收割全流程機械化,育秧、收割機械化率達90%以上,服務周邊7萬余畝農田。
緊挨著的周老嘴鎮三豐農機專業合作社,同樣實現作業全流程質量監控,收割機、插秧機、植保飛機等全部配備北斗監測系統,年服務能力達10萬畝次。
藏糧于地,藏糧于技。監利大力發展以機械化作業為主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,發揮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帶動作用,提高農業科技應用水平。2021年,該市農機總動力171萬千瓦,水稻生產綜合機械化率87%。
為讓更多農田變為良田,監利通過實施農資監管、農藥化肥減量增效等行動,提高耕地生產能力,保障糧食產量和質量安全。截至目前,該市已建設耕地監測點27個、化肥減量增效和水肥一體化示范區5個,建成高標準農田138.6萬畝,排名全省縣市區前列。